當前位置: 首頁
日期:2024-6-14
點擊:2342
五四運動前后,各種進步思想開始在寧夏地區傳播。
1925年8月,正值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時期。馮玉祥派其國民軍第二師師長劉郁芬率部從張家口開往蘭州。在該部做政治工作的中共黨員宣俠父、錢崝泉等,沿途在平羅、寧夏城、寧朔、中衛等地積極宣傳馬列主義和俄國十月革命。他們多次到省立第五中學和第八師范開展宣傳活動,同進步師生建立秘密聯系,幫助他們開闊視野,提高革命認識,吸引他們積極參加革命活動。他們還捐款給學校,購買進步書刊,成立了蘭江圖書館,使蘭江圖書館成為傳播馬列主義的重要陣地。宣俠父、錢崝泉也因此成為最早在寧夏地區傳播馬列主義的共產黨人。
10月,在包頭創辦的《中山日報》遷到寧夏城,該報積極宣傳國民革命及北伐戰爭的意義和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并介紹俄國十月革命的情況及經驗。《中山日報》實際上成了共產黨在寧夏城的重要宣傳渠道,對民主革命思想和馬列主義在寧夏地區傳播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11月,國民軍聯軍總政治部宣傳隊進入寧夏城后,在宣傳隊工作的中共黨員伏龍、肖明、馬云堃和中山日報社負責人、記者兼編輯賈一中等經常到五中、八師開展宣傳活動,同一批進步教師和青年學生談學習,談國家命運和個人志向,向他們介紹外地革命情況。
這年冬天,聯軍總政治部在寧夏城舉辦了一期馬列主義學習班,吸收五中、八師的青年學生參加,時任國民軍聯軍總政治部副部長、共產黨人劉伯堅講授了《共產黨宣言》、《國家與革命》等著作。從此,馬列主義在寧夏得到了進一步傳播。
在那個特殊的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利用蘭江圖書館和《中山日報》宣傳馬列主義,改變了寧夏一代學子的命運,使他們從舊的枷鎖中走向新生,為促進寧夏和西北地區工農運動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馬列主義在寧夏的早期傳播,為革命高潮的到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文來源:《寧夏黨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