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是紅軍西征戰役的主要戰場。西方野戰軍總部曾設在今同心縣的豫旺堡和羊路鄉吊堡子。西征戰役從1936年5月開始至7月底結束,歷時半年之久。在西征戰役中,載入軍史的重大戰斗有11次,在寧夏進行的有5次,即下馬關戰斗、王家團戰斗、鹽池戰斗、紅城水戰斗和七營戰斗。紅軍西征,先后解放了寧夏的鹽池、豫旺和時屬甘肅省的固原北部、海原東部等廣大地區,廣泛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開展民主革命斗爭,建立紅色革命政權和地方武裝,把陜甘革命根據地擴大為陜甘寧革命根據地。為了保衛勝利果實,紅軍西方野戰軍總部先后建立了鹽池、豫旺、固北、靜寧等縣級委和固原縣工委。同時,建立了鹽池、豫旺、固北、靜寧縣蘇維埃政府。各地還建立了區委和區鄉兩級蘇維埃政權,成立了商會、工會、團委、婦聯、統戰等黨群組織和赤衛隊、游擊隊等地方武裝。這大大地擴大了黨和紅軍在該地區的政治影響,播下了革命火種。
鹽池縣是紅軍西征解放寧夏的第一個縣。1936年6月21日,在紅七十八師韓先楚師長指揮下,紅軍解放了鹽池縣城。從此,鹽池縣成為陜甘寧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一直堅持到全國解放。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鹽池縣始終是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據地和陜甘寧邊區的經濟支柱,是中國共產黨抗日和反摩擦的前哨陣地,也是陜甘寧邊區的對外窗口,為抗戰勝利和保衛陜甘寧邊區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