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日期:2024-9-26
點擊:1485
近日,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道德與法治教研室組織學生開展“白芨灘行走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讓思政課從課堂走向社會,引導學生觀治沙奇跡、學勞模精神,實地感受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寧夏靈武白芨灘國家沙漠公園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靈武市境內,地處毛烏素沙漠西南邊緣寧夏靈武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是寧夏引黃灌區與沙漠“抗爭”的“前線”。白芨灘作為中國治沙工程典范,其治沙成果不僅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也為全球沙漠治理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圖景。
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全體師生先后到全國防沙治沙展覽館及宸喜園參觀學習。從印象沙漠、解讀沙漠、抗爭沙漠、逐夢沙漠等各部分展廳,通過一張張史料照片、一幕幕生動影像了解白芨灘從沙海變綠洲的防沙治沙奇跡,并直觀感受治沙人為沙披綠、點沙成金的故事。
在宸喜園習近平總書記植樹點,大家在實際行動中深入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2008年4月7日,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來到了這個地方,看望了治沙工人,并在大泉沙區種下一棵靈武長棗樹。習近平同志的到來,大大鼓舞了治沙人造林的決心,當即立下堅定治沙決心——從習近平同志種的那第一棵棗樹開始直面黃沙,向東推進。全體同學深刻領會“綠色在習近平總書記植樹的地方延伸”的精神內涵,感受“寧可掉下10斤肉、不讓生態落了后”的白芨灘精神。
此次“白芨灘行走的思政課”實踐教育活動,將“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有機結合,通過觀治沙奇跡,學勞模精神,引導學生在行走祖國大地的生動實踐中體悟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
供稿人:溫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