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日期:2023-12-13
點擊:3121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這一重要思想博大精深,既蘊含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深刻內涵,又為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
習近平文化思想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應運而生。面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只有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才能有效應對意識形態領域的各種挑戰,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偉力。
習近平文化思想進一步鞏固了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當前,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國際格局“東升西降”態勢明顯,但“西強我弱”的國際輿論格局尚未根本扭轉,西方國家在文化輸出和媒介傳播方面占有優勢地位。特別是在意識形態領域,信息化條件下社會思想多元激蕩,世界范圍內文化思潮交鋒激烈,我國文化領域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革。社會文化生態更加復雜,先進的、積極的意識形態占據主流,但一些落后的觀念、消極的思想仍然存在,本土的和外來的文化相互碰撞。建設文化強國、增強文化自信,需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習近平文化思想具有強大感召力,就在于其進一步鞏固了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在世界文明格局的變遷中更好地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夯實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思想基礎。
習近平文化思想進一步鞏固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共同的思想基礎是一個國家團結一致向前進的根本保證。有了共同的思想基礎,就能萬眾一心、成就共同的目標和事業,反之就會一盤散沙、各行其是、一事無成。回顧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歷程,一百多年來,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完成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在同各種政治力量和困難挑戰的較量中取得一次又一次勝利,根本原因在于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并用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習近平文化思想凝聚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價值追求,彰顯出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有機結合,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最新理論成果和發展方向,為中華民族共同體不斷強起來奠定了最堅實的思想文化基礎。
習近平文化思想進一步明確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根本遵循。人類社會每一次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升華,無不伴隨著文化的歷史性進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上各種文化之爭,本質上是價值觀念之爭,也是人心之爭、意識形態之爭”,“如果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就會魂無定所、行無依歸”。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浸潤并凝聚著中華民族共同體,中華民族共同體也在五千多年文明的基礎上不斷創造并承載著新的現代文明。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充分彰顯了我們黨用馬克思主義真理之光激活了中華文明的基因,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實了馬克思主義的文化生命,使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文化內涵更加深刻、前進方向更加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