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根據教育部《關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 2021 年版教材使用培訓的通知》的要求,銀川能源學院馬克思主義教學科研部于 9 月 27 日至 30 日舉辦了為期三天的新教材網絡培訓班。全體思想政課教師,根據所帶課程分別選修了 2至 6 門課程的學習。培訓期間還進行了交流研討。現將部分教師的心得摘編,供大家學習交流。
?
?
1、姚鵬老師參加《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新教材培訓心得:
?
本次培訓劉建軍教授對導論、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六章、第七章共六章修訂的部分進行了講授。熊曉琳教授對第四章、第五章修訂的部分進行了講解,并針對具體修訂的部分給出了教學建議。
專家們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論傳授,也有操作性實用性強的案例講解,使參訓教師深入透徹的了解到應該如何把握課堂教學,應該怎樣突破教材的重點難點, 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 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養,怎樣才能將一根根主線貫穿于我們的日常教學過程之中等等,使得教師們對于不同的內容應該分別講解到什么程度做到心中有數。
通過聆聽兩位專家的講座,清晰掌握了本次教材的修訂目的、修訂體例和特點、體系脈絡以及教材使用建議,使教師不僅從思想上認識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修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從自身的知識儲備上為新教材的使用作好充分的準備。這樣也有助于教師在面對新教材新內容時候不急不躁、從容不迫,不至于面對新問題產生陌生感和緊張感。
此次培訓為廣大思政課教師在今后的教學工作明確了方向,進一步提高了駕馭新教材的能力,也為推進教學水平、提高教育質量作了更充分的準備。
?
2、張學倩老師參加《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課程新教材培訓心得:
?
9 月 27 日下午我參加了由秦宣教授、孫蚌珠教授、肖貴清主講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課程新教材培訓視頻講座。
秦宣教授認為《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門課的教材編寫必須要堅持政治性、時代性、科學性和可讀性。政治性,《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門課本身就是一門政治課,所以首先要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政治立場、政治觀點。時代性,因為《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門課主要講的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大特征就是時代性,我們講的理論是與時俱進的理論,所以我們必須要站在時代的高度、時代的前沿去看待和解讀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加強對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時代意義的解讀。科學性,我們說,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究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行,是因為它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社會實際和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所總結出來的經驗成果充分體現了它的科學性。可讀性,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面向的是本科生,要向本科生傳授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必須要加強這本教材的可讀性,加強邏輯體系和概念解讀,所以在本教材中加入了一些小框框,作為知識拓展或者說是知識鏈接,使其更加學理化和學術化。每章節后通過高度凝練的問題為學生提供把握章節內容的思考。
我們在講授這門課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鑄魂育人。本門課程作為思想政治課程,不僅僅是傳授經驗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政治意識,加強意識形態的輸入和健全人格的培養。所以,在備課的過程中, 要加強對理論產生于時代的追問,也就是加強對理論背景的解讀。在授課的過程中,要注意理論觀照現實,要用現實中的案例為學生講授,貼近學生的生活,注重與學生的現實狀況相結合,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同時更容易讓學生接受。我們學習理論知識的目的在于總結經驗以指導現實,這些理論成果對于我們現在的社會主義建設有什么樣的指導意義或者是經驗啟示,因為理論還具有批判和建構時代前沿的功能。在具體的講授過程中,我們要注意教材的語言轉化為教學語言。在內容講授的過程中,要注重兼顧同一個知識點在不同章節的側重點, 兼顧到同階段學習的連貫性和教材體系的邏輯性。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正確處理好教材與原著、黨的文獻的關系,引導學生閱讀黨的文獻和黨的領導人的講話原文,隨時關注習近平講話精神,把最新成果融入到教學過程,及時進課堂。《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這門課體系非常龐大,內容非常豐富,所以,講授這門課必須要有廣闊的國際視野,引導學生客觀認識當代中國,正確看待外部世界,善于在批判鑒別中明辨是非。要有廣深的歷史視野, 概論課與當前正在開展的四史教育相結合。要不斷提高科研能力與水平,以科研促教學。也就是要堅持以學促教,以教促學,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講授好這門課程,才能有更為宏闊的歷史視野和世界視野。在教學過程中, 我們還要注意處理好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的關系,一定要抓住內容,以教學內容為主,仔細研讀教材,做好對教學重難點的把握。在教學形式上,正確處理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相結合,運用現代化教學工具,提高課堂效率,豐富教學形式, 增強教學趣味性。最后,將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理論最重要服務于實踐, 在實踐中不斷創新發展。我們講授理論的意義就在于學生可以通過理論學習,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解決自己生活實際中遇到的問題,指導學生的社會生活實踐, 為我們的實踐提供一個理論指導。
總之,通過本次的培訓學習,收獲頗多。無論是在對教材的準確定位,還是準確把握新教材的框架體系與舊教材的內容上的差異,或是在對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形式、教學方法上的指導都有非常好的指導和借鑒意義。在今后的教學中,以此為指導,希望能不斷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對教學過程的把握,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與科研能力,與學生形成良好的課堂互動,幫助學生達到相應的知識、情感與能力目標,真正做到鑄魂育人。
?
?
3、蘇倩老師參加《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課程新教材培訓心得:
?
為使盡快對 2021 版新教材盡快適應、充分理解、全身心投入教學,我參加了 9 月 27 日下午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新教材視頻講座。
本次培訓由《概論》課題組骨干成員秦宣、孫蚌珠、肖貴清三位首席專家為大家做了關于 2021 版《概論》教材修訂的情況說明。整個培訓分為三個環節: 首先由秦宣為 2021 版《概論》教材修訂做總體說明,主要講了 2021 版教材修訂原則和要求,總體修訂情況及用好教材的幾點建議;其次由孫蚌珠對 2021 版《概論》教材的第八至十四章內容的總體結構安排、章節內容和教學重點做了詳細闡述,并對教材使用和教學建議做出了清晰回應;最后由肖貴清同志對第一至第七章的教材修訂使用說明、深入解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主題做了詳細梳理。
通過此次培訓,我對本次教材的修訂脈絡有了清晰地認識和理解,經過專家解讀使我對自己教學過程如何展開有了更深層次的目標,特別是對本次教材修訂原則的政治性有了堅定的立場和認同:作為一個公共政治理論課教師,首先要意識到思想政治課首先是政治課,具有很強的意識形態性,而教材是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是用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的途徑,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在重大原則上必須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與此同時還要讓學生保持對錯誤思潮的警覺,反對迷信西方,對于一些錯誤思潮, 要敢于亮劍。對于西方的民主,普世價值,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思潮在課堂教學中要用正確的觀點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批判;其次,聽了各位專家對教材的使用、教學建議,我也深受啟發,特別是對于教材內容要讓學生真懂、真信、真用,老師必須真懂、真信、真用,因此作為老師我們必須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必須加強對教材中涉及的重點、難點和疑點問題深化思考和研究;第三,不能就教材而論教材,也不能就理論而講理論,應當適時地將理論語言和教材語言轉化為教學語言,要在教學中反映鮮活實踐,要與實踐同頻共振,才能增加課堂的參與度和有效性,例如:我們可以把抗疫斗爭、脫貧攻堅作為最鮮活的素材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來,要把教材中所運用的道理、學理和哲理與學生關注的熱點、難點結合起來,打通理論與實踐,歷史、現在和未來,引導學生更好的透過現象看本質,這樣才能增強理論的穿透力和說服力;最后真誠希望類似這樣的教材解讀培訓能長期不間斷的搞下去,讓廣大的使用教材的教師能在培訓中有所得、有所益。
?
4、張濤老師參加《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新教材培訓心得:
?
9 月 28 日上午,我參加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 2021 年版新教材培訓。根據疫情防控工作的規定,此次培訓主要以視頻直播,結合網絡觀看的方式進行。
此次培訓課程,主講老師通過"修訂工作的基本情況""修訂工作的總要求和基本原則""修訂的基本思路、框架結構和篇幅調整""各部分修訂情況和主要內容""修訂的重點""教學使用建議"六個板塊對新修訂的 2021 版《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材修訂情況進行了介紹。其中,"各部分修訂情況和主要內容"與 "修訂的重點"兩個板塊介紹最為詳細。
2021 版《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材按照把握正確方向、反映鮮活實踐、遵循教學規律、強化責任擔當的總要求和必須加強的一定要加強、必須修改的一定要修改、可改可不改盡量不改的修訂原則,對教材各章節篇目進行了調整。具體而言:1、撤銷《綱要》2018 版三編劃分及三個綜述的設置;2、擴寫導論,把原教材各編綜述的精華部分吸收進導言;3、適當精簡第四、五、六、七章的內容;4、第八、九章合并為新的第八章;5、突出加強第十章"新時代"部分;6、適當增加第九章的內容;七、不專設"結語",在第十章結尾處對全書內容作簡要小結,對未來作簡要展望。通過主講老師的詳細介紹,使我對新教材的理解和相關章節的知識點把握有了更加清晰明了的認識。
最后,主講老師關于新教材的使用提出五點建議。在教學過程中,此五點建議對于教材使用非常具有指導性的意義。即:一、要把對教材的使用,建立在下功夫使用認真研讀黨和國家一系列有關重要文獻的基礎上;二、要認真學習黨史教育啟動后正式出版的,由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輯、編寫,或由中央宣傳部組織編寫的相關重要書籍;三、要充分重視對兩部大事記的學習和運用;四、要注意閱讀教材本身與閱讀文獻即延伸閱讀文獻的聯系和區別;五、要注意教材體系和教學體系的聯系和區別,合理安排課堂教學。
5、李巧梅老師參加《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新教材培訓心得:
?
沈壯海教授從宏觀上對《思想道德與法治》教材的修訂作了解讀,主要講述了修訂過程、基本思路、逐章解讀、教學建議這個幾個方面的內容。《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 年版教材修訂思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系列重要論述精神,有機融入了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相關重要育人元素,積極進行教材話語創新和形式創新。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 版教材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2018 版教材相比,為更新、更實、更明、更順、更精、更活、更美而變。課程名稱發生了變化,但課程定位沒有發生變化;教材的微觀結構發生了變化,但總體框架沒有變;章節表述發生了變化,但核心要義沒有變;呈現形式變了,但認同追求沒有變;教材厚度發生了變化,但教材價格沒有變。整本書的內容框架以人生選擇(第一章)——理想信念(第二章)——精神狀態(第三章)——價值理念(第四章)——道德感悟(第五章)——法治素養(第六章)為基本線索逐次展開。
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一定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做到"五個"注重:注重以思想理論為引領,注重以鮮活實踐為素材,注重以深厚文化為依托,注重以成長需要為接口,注重以提升素質為指向,讓小課堂顯示出大智慧。要實現從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幫助大學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法治素養,教育和激勵大學生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實現自己的青春夢想。
?
?
(姚鵬/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