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社會科學是推動發展進步的重要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是指導我國加快建設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綱領性文件。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如此全面地、系統地闡述我們黨和國家在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內繁榮和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歷史方位、戰略構想和方針政策,這還是第一次。總書記的這篇講話,極大地鼓舞了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在全國引起廣泛而熱烈的反響。
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世界經濟深入調整,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蓄勢待發,全球治理體系深刻變革。我國進入經濟新常態,經濟結構升級,發展方式轉變,發展動力轉換,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加大。與此同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改善民生、增進福祉、消除貧困任務繁重,人民群眾對全面小康生活充滿期待。面對這樣的國際國內形勢,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認真總結改革開放以來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經驗,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以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主攻方向,努力開創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根據總書記的要求,“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動搖,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努力推動理論創新與實踐變革。要以研究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主攻方向,創新發展21世紀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要造就一批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學貫古今中外、既有理論功底又有實踐經驗的思想家、理論家、學科領軍人才和中青年學術骨干,構建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要著力推進哲學社會科學走向世界,不斷增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要加快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為黨和國家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提供智力支撐和思想資源。
這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具有“為天地立心”的歷史擔當的時代。我們作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當認清使命,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開拓進取,為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繁榮發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面推進,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馬研部 :王春玲
原創作者 :李培林(社會學家)